时隔五年,《庆余年2》终于上线。相比第一季,这一次剧中加入了“信仰法律”、“追求公平”、“坚守初心”等许多价值理念的探讨,男主范闲更是具备启蒙者之实、孤勇者之姿、悲悯者之心,像一束高光在剧中的时空里闪耀,也让这部剧更加耐人寻味、引人深思、发人深省。
信仰法律
法律是社会共同遵守的最高准则,对法律的信仰,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,也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。在剧中所描绘的时空中,虽有立法,但权贵亦是“法”,甚至高于“法”。卖菜平民金老汉只因没钱送礼,就被自诩“王法”的检蔬司戴公公欺压导致女儿香消青楼,自己也殒命长街;长公主李云睿仅因门客不喜吃辣便斩杀府上全部厨子,并且为了防止账目泄露更是将算账的账房统统坑埋;太子殿下为了激化二皇子与范闲的矛盾竟下令放火屠镇,让整个史家镇一夜之间只剩焦土。平民本分守法却常受不白之冤,权贵僭越律法却仍可肆意妄为,但这本不该如此!所幸,剧中亦有人“遵法如仗剑”,叶轻眉在石碑上刻下“我希望庆国之法,为生民而立,不因高贵容忍,不因贫穷剥夺”的夙愿;赖御史不惧权贵直言进谏,在朝堂上参奏范家父子、二皇子甚至皇帝,虽廷杖致死其犹未悔;范闲深知为了让这个世界有法可依将会陷入满朝皆敌的境地,依然选择为天下人当“出头鸟”。这部剧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良法的难能可贵和法律被信仰的重要性,检察干警作为关键少数,务必带头坚持法治思维,模范遵循法律规定,在办案中落实“以事实为根据,以法律为准绳”,严格依法办案,让人民群众无强加之罪,让犯罪分子无特权荫庇,让法治成为一种崇高的社会信仰。
追求公平
公平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,它是法律的核心价值,也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。剧中多次对公平进行了浓重呈现,引发观众的真切共情与强烈震撼。邓子越颤颤巍巍哀呼出“世间多不公,以血引雷霆”,是他泣泪啼血守住的最后一点底线;范闲主持春闱决心扫尽科举舞弊,誓还天下学子清白公正;杨万理做官不求荣华富贵,而是为了能让自己与不公之事作斗争时血溅得更高,能够让更多人看见。诚然,这世间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,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,例如剧中宰相之子林大宝、户部尚书之子范思辙、礼部尚书之子郭保坤等人,自出生起便享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奢贵生活;也有人穷困潦倒流尽辛酸泪,比如剧中卖身青楼的可怜姑娘、做工赶考的贫苦学子、流离失所的逃灾难民等人,在生活的苦海中死死挣扎却无济于事。现如今,相对公平已然成为全社会不懈追求的目标,而司法正是维护社会相对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。在检察履职司法办案的过程中,需善于以法为据、以理服人、以情感人,用法律涵养自身浩然正气,以“如我在诉”的意识公正办理每一个案件,让人民群众可感受、能感受、感受到公平正义。
坚守初心
初心是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,是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的重要支撑。历史和实践证明拥有初心并非难事,每个人在开始时都怀揣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生活的磨砺和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,保持住自己的初心却十分不易,许多人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我,逐渐“和光同尘”,甚至误入歧途。剧中邓子越年轻时孤勇刚直杀出血路查证贪腐,却在数十载的为官过程中逐渐被磨尽英雄气,一件件地为自己披上了市侩奸佞的伪装;王启年阅尽官场的腐败与不堪后将自己的正义之心深深掩埋,开始变得圆滑世故,追求钱财;辛其物更是随波逐流、见风使舵,将官场变色龙的形象展现地淋漓尽致。幸运的是,范闲的出现唤醒了邓子越和王启年的初心,让他们重新看到了不一样的光,将他们从装睡、装傻、装死的状态中拉了出来,让他们软掉的膝盖重新硬了起来,把他们的底线都往上提了一提。身为检察新人,已树立起司法为民的初心,肩负起匡扶正义的使命,在未来漫漫检察履职的岁月里,当时刻坚持初心,固守底线,知敬畏、存戒惧,用廉与勤打好自身这块铁,紧紧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,让自己初心常在,不负韶华,不负人民,不负自己。
《庆余年2》已经完结了,但这部剧所传递的“信仰法律”、“追求公平”、“坚守初心”等价值理念不会完结,它们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们的内心,社会中也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“范闲”,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焰,亦或是成为传递火焰的人。终有一日,这世间将无越法之人、无不平之事、无忘本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