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位少年体育冠军的堕落》后续报道
发布时间:2011-08-11 作者:富阳检察 来源:富阳检察 阅读量:1586
【字体:    
 

《一位少年体育冠军的堕落》后续报道

暑期,青少年上网成家长心病

文化执法部门严惩接纳未成年人网吧

 

记者 何芳芳

719,本报报道了一位少年体育冠军因沉迷网络游戏,没钱买“银子”,抢夺一名中年妇女的金项链,后被刑拘。

案件报道后,引起各界部门的反响。从富阳检察院的数据分析看,青少年犯罪大多与网络有关,而目前正值暑假初期,学生的假期生活、安全问题再次得到关注,其中“上网”令不少家长头疼和担心。对于如何在暑期确保学生安全上网,文广新局、教育局等各部门都在行动。

 

多数青少年犯罪因网吧而起

从去年1226日至今年720日,富阳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检察科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批捕案件1732人,其中未成年人18人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受理案件数上升13.3%。这些案件大多是侵财型案件,少量暴力犯罪所涉罪名主要是抢劫、强奸。

通过对案情的分析研判,发现有80%以上,犯意的产生、人员的纠集、作案的密谋都在网吧,有的甚至在网吧内直接物色目标作案。

未检科科长吴兴良总结了四点原因:第一,犯案的未成年人,多数家庭教育缺失,父母零管理,他们沉迷于网吧,甚至在网吧夜不归宿也没人管;第二,网上色情、暴力内容比比皆是,看多了,见怪不怪,容易受到影响和感染,而且对后果认识不清;第三,网吧鱼龙混杂,三教九流都有,整天沉溺于网吧,极易染上不良习气;第四,在网吧有不良习气的青少年较多,作案的人员容易纠集,人多也易激发人犯罪的胆量和勇气。

 

接纳一个未成年人,网吧立即停业整顿一个月

暑期,孩子跑出去上网,是家长们的心病。市文广新局分管文化执法工作的党委委员施涌明确表示:“未成年人上网吧,是条高压线,谁违规谁受惩罚!”

富阳现有营业性网吧80家,城区34家。根据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》的规定,未成年人严禁进入网吧。但总有些老板为了蝇头小利,不惜以身试法,屡罚屡犯。

为了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,市文广新局文化执法大队加强了对网吧的管理处罚力度。从今年开始,只要发现网吧内接纳一名未成年人,就处以停业整顿一个月的严厉处罚,发现三人以上并经查证,立即吊销执证。

规定实施以来,执法大队共查处三家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,城区两家,新登一家。其中,新起点网吧于713日刚开始停业整顿。

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楼望坤说:“以前网吧都由网管或收银员管理,老板通常不来的。但是,自从我们加大处罚力度后,他们也要权衡一下了,为了一个学生的生意,损失一个月的经济收入,怎么算也得不偿失,所以,他们自己亲自站在网吧门口管牢。”

但是,小孩子为了上网有时也是千方百计,比如从后门溜入或以找人等理由混进网吧。为此,文化执法大队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,今年实施了分片包干承包制,每一名队员负责2-3家网吧,有空就去转转,随时随地检查。此外,因为老师对学生了解深入,比队员单独检查更有效率,所以,执法队员和城区11所学校的政教处老师结对,进行联合检查。

 

家长、老师培养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技能

这是一个网络时代,一味阻止青少年接触网络是不应该的。但如何又能防止自制力差的青少年“网络成瘾”呢?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做好监管、教育。

据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网络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每所学校都很重视,平时从点点滴滴渗透,春风化雨。学校里都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,通过开展法制讲座、法制宣传等方式的普法教育,为学生提供法律服务,从思想上减少犯罪孽生的温床。

但他也指出,更重要的监管方是家长。比如本报报道的涉嫌抢劫的少年体育冠军,一般都在家里上网玩棋牌游戏,如果家长监管力度再大一些,对孩子更关心了解一些,也许就能避免这起悲剧。

家长要时常教育孩子,让他们认识到网络不只是玩具,更应该是工具,养成科学的网络生活习惯。向孩子传授正确使用网络的技能,例如,教会他们时间管理技术,制作上网时间提示卡片或运用闹钟定时,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下网;将网络的危害列在卡片上,放在显示器旁边,以随时自我提醒;制定学习及娱乐的计划安排,按着重要性进行排序,由家人监督完成。如果靠自己不能控制上网的时间,可以采取求助家长到时提醒或给电脑设置密码的方式。

 

手机版官方网站

新浪微博

微信公众平台

公益诉讼举报

富春检企驿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