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校园到检察院,转换的是身份,经历的是成长。今日推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周样金的从检初体验,分享他的检察职业之旅。
2023年8月4日,是我来到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检察院报到的日子,这一天我正式告别了学生生涯,开启了检察职业旅程。踏入检察院的大门,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既好奇又兴奋,我好奇于每一份文书承载的法律意义、每一个案件认定的审查方式,更好奇于自己将如何在这个体系中找准工作定位,夯实技能本领,学习成为一名新时代检察干警。
找准定位,融入团队
刚踏入新的工作环境,周围的所有事情都显得陌生且充满挑战。了解办公室的布局、熟悉同事们的面孔以及适应线上办案系统常常让我局促慌乱。每一次开口都显得小心翼翼,生怕自己的话语不够得体,或者表达不当,而导致对接不畅。对于一些工作安排,也常常担心因理解有误而执行不到位。经过一年的相处,我学会了如何用更加自信、专业的方式与他人交流,如何在工作中适当寻求帮助,如何与团队一起完成每一个任务。在检察院工作,尤其是在业务一线,由员额检察官带领的一个个办案小组,检察官、助理、书记员分工明确,各司其职,共同完成各类案件审查和报告撰写工作。此外,许多信息宣传工作也需要部门成员群策群力,例如我参与拍摄了多期宣传视频,从构思剧本内容到演员配合演出再到视频剪辑,每个环节都有许多同事一起参与,为演绎好每一期检察故事而共同努力。通过团队协作,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、协作完成任务,更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温暖。我们相互学习、相互激励,共同成长在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。
如我在诉,勤勉履职
进入检察院工作之前,我所看到的案件要么是老师们提炼精简后用于分析的案例,要么是法院对外公布的已经确定结果的判决书,这两者都已经概括论证了犯罪嫌疑人符合犯罪构成的要件要素,而不再需要从纷繁复杂甚至相互矛盾冲突的证据中去探索真相。从盗窃罪到故意杀人罪,每一个案件背后都关系着嫌疑人、被害人个人甚至整个家庭的人生进程,每一次起诉判罚都是对一个人财产、自由乃至生命的重大裁决。在办理一些亲属、邻里之间因偶发矛盾产生的纠纷时,检察官总是不厌其烦地在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劝慰调解,既判是非,也分对错,让双方都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矛盾中存在的问题。我有时候会因为被害人的悲惨遭遇而愤慨不已,有时候也会因为嫌疑人的忏悔哭泣而心生同情怜悯,但是检察官会仔细分析被害人遭受侵害的深层次原因,也会认真甄别嫌疑人流的到底是不是“鳄鱼的眼泪”,既要如我在诉,以当事人之心为心,也要不偏不倚,坚守司法公正。正是这样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的态度,让我认识到只有在每一次撰写审查报告、讯问犯罪嫌疑人、准备开庭中都坚持还原案件真相,让有罪者在事实面前自愿接受法律制裁,才能实现政治效果、社会效果、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勤于动笔,善于思考
在第二检察部办理一起危化物处置公司员工的职务侵占案时,我发现犯罪嫌疑人直接以虚增、虚构的方式从公司内部回流资金,做案手法非常简单直白,但企业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察觉,导致嫌疑人在近两年时间内,侵占公司资金200余万元。以该案为切入口,我查看了2022年至2024年我院办理的民营企业内部贪腐犯罪案件,就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职权过于集中、内部监督缺位,财务管理失范、资金支取随意,廉洁建设失真、内外勾结成团等三大问题,撰写了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以及相应问题类信息。办案、写作的过程中,我意识到,办一案易,堵一漏难,溯源治理就是要从导致犯罪的根本原因着手,以个案为基础,通过延伸思考,整体分析,总结普遍性结论,为其他企业及个人打好法律“预防针”。
天下难事,必做于易;天下大事,必做于细。刑事司法过程中的每一次讯问、每一篇报告、每一组信息都要仔细推敲,反复核实,这既是对犯罪嫌疑人负责,也是对自己工作负责。从检一年,我已深深感受到领导和前辈们认真负责、踏实肯干、勤勉专业的工作态度,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之路还很长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,我将抓紧时间“充电”,时刻以“满电”状态投入工作,以青春之我书写青春之检察。